|
馬偕博士逝世後,牛津學堂的校長由吳威廉牧師繼任,並改為神學校。當時,日人經營台灣已有成就,在教育上設學校、師範學校與各地普設的六年國民教育都已完成,因此神學校(牛津學堂)的水準,也必須予以提升。1909年起,神學校便確立學年制度,入學者須受畢小學教育,並分神學科與普通科。普通科就是中學教育的濫觴。但欲提升神學生之水準,此舉是不夠的,因此,另設一所預備學校,並提供台灣本土子弟受中學教育的機會,成了當務之急。1911年年底,馬偕博士的長子偕廉,在取得教育碩士學位後。與他的新婚妻子蘿絲仁利小姐(Miss Jean Ross)專程返回淡水,籌辦這所中學。 |
|
|
|
此校,可說是台灣最早的本土正式五年制中學校,除二十幾位繼續留在淡水學習的神學校普通科學生之外,首屆新生有三十位。首任的校長為偕叡廉先生,十位教師為:偕校長夫人、約美旦師母、教音樂的吳威廉師母和1913年加拿大派來淡水負責青年教育與校舍規畫建築的羅虔益先生(Mr. Kenneth Doawie)。另外還有楢橋牧師、教日文的安井藏太和他教理化的太太等,三位是日本人。以及教漢文的李種松秀才和蕭安居牧師。 |
||||
|